|
别名:东方鸢尾、西伯利亚鸢尾东方变种。
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em.)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斜伸,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条形,中脉不明显。花茎光滑,实心,具1-2枚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绿色,披针形,内包含有2朵花;花天蓝色,直径6-7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基部有黑褐色的网纹及黄色的斑纹,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直立,狭倒卵形。果实长卵状圆柱形,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至1/3处。花期5-6月,果期7-9月。 [1]
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生长于沼泽地、湿草地或向阳坡地。 [1]
溪荪茎、叶可用作造纸原料。 [2]花大色浓、端庄秀雅、抗寒能力强、观赏价值高,同时又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根茎入药,清热解毒,捣烂外敷治疗疗疮肿毒,是一种集观赏、药用为一体且具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花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斜伸,残留老叶叶鞘纤维;具多数灰白色须根。叶宽线形,长20-70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鞘状,先端渐尖,无明显中脉。
花茎高40-50厘米,实心,具1-2枚茎生叶;苞片3,披针形,长约7厘米,绿色,膜质,先端渐尖;花2-3朵,蓝色,直径6-7厘米,花被管长约1厘米,花被片6,2轮排列,外花被片倒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1厘米,基部有黑褐色的网纹及黄色斑纹,爪部楔形,无附属物,内花被裂片3,狭倒卵形,长约4厘米,宽约1.5厘米;雄蕊长约3厘米,花丝白色,具黄色花药,花柱分枝扁平,花瓣状,长约3.5厘米,先端裂片三角形,有细齿;子房三棱状柱形。蒴果三棱状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1.5厘米,具6条纵肋,熟时由顶部开裂,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溪荪生长于沼泽地、湿草地或向阳坡地。 [1]溪荪是鸢尾属植物中喜水湿的种类,根状茎可在零下30℃的冻土中越冬,有较强的抗病、抗寒及耐湿能力。 [6]
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宁安、牡丹江、黑河、伊春、密山、嘉荫等市县)、吉林(洮南、前郭及长白山区的各市县)、辽宁(桓仁县)、内蒙古(海拉尔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等)
主要价值
观赏
滨水驳岸:溪荪是鸢尾属植物中喜水湿的种类,可种植在水池、沼泽、湖(河)畔,不仅可以美化水岸,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借助自然地形、地势,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株行距,错落有致地种植,也可以与灌木、地被植物和观赏草合理配置,丰富园林景观。 [6]
花坛花境:溪荪株型整齐,花大艳丽,可用作花坛、花境布置,弥补早春开花植物种类少,以及夏季花坛用花时冷色系花不足的遗憾。作为花境种植,既可以镶边,也可以与其他灌木和草本花卉搭配,进行分区域、重复种植。 [6]
其它应用:溪荪耐寒,耐湿,抗逆性强,适合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严寒地区广泛种植。栽培管理简单,可丛植、片植,既可以应用在公园、广场、街道、坡地,也可在石间路旁、岩石园点缀种植。溪荪鸢尾花形奇特,花径大,花期长,容易与其它花材进行搭配,也是很好的切花素材。 [6]
药用
根状茎入药,清热解毒,捣烂外敷治疗疗疮肿毒,可治疗胃痛、腹痛、便秘及食积等。 [2-3]
经济
茎、叶可用作造纸原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