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关键 —— 溶解氧

[复制链接]
查看: 679|回复: 1

1579

主题

264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18:3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寡对鱼类摄食、饵料利用率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溶氧量5mg/L以上时,鱼类摄食正常;当溶氧量降为4 mg/L时,鱼类摄食量下降13%;当溶氧量下降到2 mg/L时,其摄食量下降54%,有些鱼已难以生存;下降到1 mg/L以下时,鱼类停止吃食,大部分鱼不能生存。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恶化的水质不仅有害于动物机体的健康,甚至还危及它们的生命。众所周知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和悬浮剂,它可溶解各种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氨和硫化氢等,也可溶解各种盐类,如亚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还可悬浮尘埃、有机碎屑、细菌、藻类、小型的原生动物以及各种虫卵等。水体中溶解和悬浮的种种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和成分,其中一部分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必需的,有一些是无益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有害的,或者在含量较多时有害,同样,它们对水体中的其他生物,也有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特别是某些成分对养殖动物生长和健康不利,而对一些病原体(如病原菌、寄生原生动物)的繁殖、滋生以及产生毒力等是必需的,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水质对养殖的水生动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常的养殖水体(未被工业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5项指标。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水等污染的水源,如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则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产。对养殖用水,必须定期进行全面科学检测。如果片面检测或仅凭经验主观判断,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1.、养殖(育苗)水体溶氧要求
一般来说,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ppm),至少应保持3mg/l以上。各种鱼、虾类的需要溶解氧条件如表1。
2、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
(1) 高温。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mg/l降至6.93mg/l,高温会引起水体中溶氧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他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 养殖密度过大。水体中众多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3) 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3、如何预防池塘缺氧
a、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天~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
b、使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小时~4小时。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时~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
c使用水质检测设备重点监测溶解氧,常规监测方法只能定时定点取水监测,不能反映整个水体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底部水体。底部水体的指标决定整个养殖水体的状况。目前,在线监测设备成为主流的监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水质指标,出现缺氧现象能够及时预警。
d、适当追施化肥
适当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因此,夏秋季施肥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每亩每次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每隔5天~7天施一次,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
e、使用药物改良一些养鱼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每20天全池泼洒1次。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抑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亳升。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f、移植水生植物改良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鱼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养殖者可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g、套养水生动物调控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机率。套养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套养鳙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套养草、鳊、鲂鱼可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净化养殖环境。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9

主题

264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86
沙发
发表于 2024-3-6 20:3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nzhu 于 2024-3-6 20:40 编辑


溶解氧小常识


1. 不同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


根据对溶解氧的需求量的大小淡水鱼类可以分为四个类群:需氧量*的鱼类如鲑鳟鱼类,主要生活在急流、冷水环境中,水体中溶解氧要求在6.5~11mg/L(在3mg/L时就会出现窒息死亡);需氧量高的鱼类如白甲鱼和一些鮈属鱼类,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7 mg/L;需氧量较低的鱼类如四大家鱼,水体中溶解氧要求在4~4.5mg/L以上;需氧量低的鱼类如鲤鱼、鲫鱼和一些热带鱼,他们可以在0.5~1.0 mg/L溶解氧的水环境中存活。


养殖鱼类对水体中缺氧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再表现为向高溶解氧水域迁移或游到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浮头)、进一步缺氧则是鱼体窒息死亡。当养殖鱼类出现"浮头"时,鱼体实际上己经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了,而很多养殖户以养殖鱼类是否出现"浮头"作为缺氧与否的指标,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长期如此,鱼类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鱼类出现窒息死亡时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称为鱼体的"窒息点","窒息点"的高低可以反映鱼类耐受低氧能力的大小。在养殖池塘中,一些野杂鱼如鯵条的窒息点、其次为鲢鳙鱼、再次为鲤鲫鱼,如几种养殖鱼类的窒息点分别为:鲢鱼0.72~0.37mg/L、鳙鱼0.68~0.34mg/L、草鱼0.51~0.3mg/L、鲤鱼0.34~0.3mg/L,鲫鱼0.13~0.11mg/L。因此,野杂鱼出现浮头就已经轻度缺氧,鲢鱼浮头已经是中度缺氧,鳙鱼浮头已经是重度缺氧、鲤鲫鱼浮头就严重缺氧了。


一般认为,对青、草、鲢、鳙、鲤、鲫等摄食和生长宜溶氧量为每升5~5.5 mg/L或更高;溶氧量在3mg/L时上述家鱼均能安全生存;在2 mg/L下时,鱼就会呈现呼吸加快、能量消耗加大生长速率降低等现象,饵料系数也要增大;当溶氧量接近1mg/L时,将会产生"浮头",停止摄食或窒息现象,溶氧在1mg/L以下时,将引起窒息死亡。


河蟹适宜的溶氧量在5mg/L以上,低于5mg/L以会影响生长,在2mg/L以下便会蜕壳不遂而出现死亡。


南美白对虾生长适宜的溶氧量在5mg/L以上,能忍受的溶氧量为1.2mg/L。


青虾(又叫河虾)生长适宜的溶氧量在5mg/L以上,溶氧低于 2.5mg/L时青虾停止摄食,低于 1mg/L时容易因缺氧浮头而死亡。


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苗、虾苗易得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导致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的原因很多,见的是地下水含有过饱和氧气,没有经过充分曝气,立即导入池中,或者是池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过多,经日光照射,产生大量氧气使得溶氧过高。这些气体一旦进入幼苗组织中,会因栓塞位置的不同而引起各种症状与病变,如呼吸困难,突眼、贫血,甚至死亡。气泡病易发生于夏季高水温期,死亡率一般低于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鱼苗100%的死亡率。


2. 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池塘水体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有:池塘换水;空气溶解氧;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在这三种来源中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主要来源,其次为空气溶解的氧。有资料表明,在晴天无增氧的精养池塘中,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占池塘一昼夜产生的氧气总量的90%,而空气溶解的氧仅占10%。在光照很好的白天,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常使上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此时即使开动增氧机也不能使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体之中。此时开动增氧机的作用是使上下水层的溶解氧进行调和。白天池塘底层溶解氧较低、上层水体的溶解氧因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而通常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样,在白天的下午适当开1~3小时的增氧机使上下水层的溶解氧进行调和是非常必要的,也叫午间补氧,而在太阳下山后的傍晚为了避免便水中的氧气溢出切忌开动增氧机。


3. 溶氧在池塘中的分布。


a) 垂直分布:晴天的中午及下午,表层水中溶氧甚多(一般是指水深50cm之内),可达20mg/l之多,底层水溶氧甚少(一般是指水深100cm以下),只有4~5mg/l,甚至更少,中层水溶氧随深度增加急剧减少。


b) 水平分布:主要取决于风向风力,无风状态下基本一致,有风情况下,下风口溶氧高,上风口溶氧低。


4. 溶氧在一天中变化情况。


a) 最小值通常出现在早晨日出之时,值通常出现在傍晚日落之时,日出后的整个白天溶解氧逐渐升高,日落后的整个夜晚溶解氧逐渐降低,溶氧值与最小值出现的具体时间跟季节也有关系,冬季


b) 白天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产生的氧大于鱼类等消耗的氧,所以溶氧逐渐升高,夜间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所有鱼类、植物等都消耗氧,所以溶氧逐渐下降。


5. 溶氧值、最小值出现的一般规律。


a) 值通常出现在夏季日落之前的上层水中。


b) 最小值通常出现在下述场合:


1) 日出前的底层水中。


2) 夏季停滞期处于分层状态的底层水中,上风口的底层水中。


3) 水质过肥、放养太密、投饵施肥过多、水底淤泥很厚的鱼池,遇上夏季天气闷热、气压低、暴雨强风之后,表层水与底层水发生垂直流转混合,带起淤泥,这时整个水体都有可能出现溶氧值,甚至造成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事故,上述情况如果发生在晚上则后果将更加严重。


6. 测量水深的选择,一般有测量上层水和底层水两种选择:


a) 一般利用水体的中层和上层进行养殖鱼类的池塘选择测量水面下50cm,即测量上层水,如四大家鱼的养殖等。


b) 一般利用水体下层进行养殖鱼类的池塘选择测量水面下100cm、同时离池底约10cm,即测量底层水,如虾、蟹养殖等。


7. 溶氧日变化量说明了什么?


上层水的溶氧日变化值用于判断水体肥度,小于7mg/l表示水体偏瘦,介于7~10mg/l表示水体适中,大于10mg/l表示水体偏肥,对于有水草的池塘要考虑水草的影响,如出现水体清瘦但溶氧日变化偏高,则说明水草偏多。


水产养殖仪表使用误区:


误区1. 有些养殖户认为根本不需要水质仪表,只要凭经验看水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不全面,经验当然重要,如果再加上水质测量仪表,那就如虎添翼了,能够准确知道水质好坏的程度,能够提早知道水质变化的趋势,这样就能及时、准确地安排调水作业。


误区2. 大多数养殖户认为发生缺氧时才需要溶氧仪,其实溶氧、酸碱度、温度是养殖的三大基本参数,只有随时掌握这三大基本参数,才知道水体的状况;才了解水体的趋势是向好还是变坏;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水作业;才能确定投喂饵料的多少等等。总之,一切要以提前预防为主;要以及早微调为主,如果等出问题了再下猛药,一则已经造成伤害;二则水体的剧烈变化会对所有养殖鱼类、虾类、蟹类等造成应激反应;三则成本很高。


误区3. 随便买一个溶氧仪、氧化还原电位计、酸碱度仪、盐度计就可以了,有些酸碱度仪甚至只要百把元左右,这种想法很危险。每种仪表都有适用范围,市面上很少有专门针对养殖水体而设计的仪表,大部分都是工业用通用仪表。


工业通用仪表:给专业人员使用,对使用者有较高要求,甚至要经过专业培训。如果拿工业通用仪表来测量养殖水体,往往出现读数偏差大、读数不够稳定、使用寿命短、容易损坏等问题,这不是仪表的问题,而是工业用通用仪表不适合用于养殖水体测量,


养殖专用仪表:厂家已经过专门升级设计,性能远高于工业通用仪表,使其能够适应养殖环境,并且降低了对使用者的要求。所以要选购适合养殖用途的水质仪表。要测就要测准,测不准就会误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