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zhu 发表于 2024-4-3 19:22:54

稳定性复合肥

本帖最后由 banzhu 于 2024-4-3 22:06 编辑

                稳定型肥料1型、2型、3型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释放特性和作用机制,具体如下:

[*]1型(缓释型):

[*]特点:具有缓慢释放养分的特点,能够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使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
[*]适用性:适用于农业绿色环保、高效集约的要求下,能够满足作物长期稳定的需求。
                                       
[*]2型(膜包覆型):

[*]特点:在外层包裹一层薄膜,起到缓释养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解土壤中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环保效果。
[*]适用性:适用于需要控制养分释放并同时保护土壤环境的场景。
[*]3型(微生态控释型):

[*]特点:通过微生物作用来进行养分控释,具有养分流失少、肥效持久、环境友好的特点。
[*]适用性:适用于需要减少养分流失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情境,特别是在需要长期施肥的作物上。
以上区别表明,不同类型的稳定型肥料各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的农业需求和环境目标来决定






banzhu 发表于 2024-4-3 22:07:04

1.什么是稳定性肥料,稳定性肥料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稳定性肥料:在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向肥料中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或者同时添加两种抑制剂而形成的肥料叫做稳定性肥料(过去叫长效缓释肥)。也就是说,抑制剂是这种肥料的技术核心。
所谓“抑制剂”就是对土壤中脲酶和硝化细菌等起到抑制其活性和生长的物质,通过抑制脲酶和硝化细菌活性,人为的延迟氮肥的养分释放高峰期,以使其与作物的营养吸收期相靠近和吻合,进而延长氮肥的有效期和提高利用率。脲酶抑制剂只对有尿素成分的氮肥起作用,而硝化抑制剂只对有铵态氮素的肥料起作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9/22495fcd0aca49f587655308015921e1.jpeg 2.稳定性肥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2013年国家将稳定性肥料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时,将稳定性肥料做出了分类。即:
只在肥料中添加脲酶抑制剂的肥料叫做稳定性肥料1型;
只在肥料中添加硝化抑制剂的肥料叫做稳定性肥料2型;
同时添加两种抑制剂的肥料叫做稳定性肥料3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9/d57cd7feed3b45c8b20f4561998be688.jpeg
那么三种型号的稳定性肥料是不是在田间表现的效果是一样的呢?显然从肥料的氮素原料选择不同,以及所用抑制剂的不同,效果就会大不同。
酰胺态氮在土壤中的有效期长达五十天左右,而铵态氮肥的有效期只有三十天左右,显然含尿素的肥料有效期要大于铵态氮肥的有效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9/9fe00ec819f94c0488bf144524ffbfc6.jpeg
其次,单一的抑制剂其作用时间也就是二十天左右,而通过科学的方法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配合在一起,则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其延长氮肥有效期的时间能延长数倍以上。这也就解释了为啥玉米都是用的稳定性肥料,而田间表现却不同的问题。因为稳定性肥料1型、2型要比稳定性肥料3型肥效期至少短20天,所以在作物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造成脱肥,出现底部叶片发黄早衰、籽粒干瘪率高,产量下降的现象。
所以,采用不同的抑制剂不仅增加成本不同(单一抑制剂要比复合抑制剂便宜),田间的表现效果也大不一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9/47cec4a001e54cc488d5400336305489.jpeg
3.决定稳定性肥料效果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决定稳定性肥料田间效果的首要因素不是抑制剂而是肥料本身和合理的用量、正确的使用方法。所谓新型肥料无非就是在普通肥料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增效技术而已。新型肥料就是锦上添花,“锦”是普通肥料,“花”是增效技术。所以,做好新型肥料就要织“锦”在先,添“花”在后,只有你的基础肥料做好了(配方科学、质量可靠),再添上美丽的花(选择正确的抑制剂)才可能有明显的田间效果。为什么说可能呢?因为肥料的效果是肥料本身和使用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好的肥料其作用效果也不会超过50%,剩下50%就是方法了。这就是“好马配好鞍”的道理吧。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为啥同样是稳定性肥料,田间效果不一样的原因了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9/2db6549dd3eb4d42a7fac61834cec609.jpe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稳定性复合肥